坚守岗位铸就师魂 倾注师爱感化生心
田秀花,现任赤城一中高三21班班主任及英语教学工作。
她二十几年如一日,一直坚守在英语教学第一线和担任班主任,与学生摸爬滚打,一起学习,共同生活,刻苦钻研,积极进取,
勇于探索,自我完善。她将全部精力、心血倾注于工作中,多次得到领导,师生,家长好评及社会群体的肯定。
2021年9月1日,第一天开学的晚上,在家人陪护下,田秀花老师拄着双拐,穿过励志楼一楼走廊,来到21班教室门口。她叮嘱家人先离开,自己调整了一下情绪,然后面带微笑,轻轻地推开了教室的门……这段时间,高三(21)班(22)班英语课程,田秀花老师都是这样拄着双拐来到教室为同学们讲授的!
7月28日,为上网课做准备,田老师晚上来学校取书下楼梯时由于光线不足,不小心踩空摔倒。到医院检查后,才知道脚面舟骨骨折。医生告诉田老师,脚面舟骨骨折恢复十分缓慢,至少需要卧床静养三个月,等完全恢复才能正常走路。“三个月?这怎么行!开学我的课怎么办!” 田老师听到这个结果,心里十分着急。
见到田老师一直放心不下,家人和前来探望的同事们总是劝她先安心养伤。“我怎么能放心得下呢?”她不断地诉说着内心的牵挂,“补习班学生才报了名上网课,还没线下上课,没有人比我更熟悉这些学生的情况了。”由于心中牵挂着学生,新学期开学她再也坐不住了。 最终,家人还是拗不过她,她不顾医生的警告和家人的反对,骨折仅仅一个月时间的她拄着双拐毅然回到学校,回到属于自己的讲台。
开学这一个月可能是田老师最艰难和她家人最忙碌的日子。每天早晨家人把她从三楼的家里背到楼下的车上,送到学校,然后把她再背进教学楼送到办公室,之后,她自己再拄着双拐,面带微笑,走进教室;每天晚上,家人再到学校来把她接回去,再从楼下背着她艰难地上到三楼。到家后,面对一天下来肿得不行的伤脚,家人心疼之余,赶紧热敷,抹药,吃药……但是,家人毫无怨言,默默支持!而对于田老师来说,最初的每次上、下楼都是一次热火烧心般的痛苦。脚经常会晃动,疼痛就像一把钢刀刺入脚底。可是,她每天就是这样坚持着!
第一次拄着双拐进了教室,同学们大吃一惊:“田老师,您怎么……”吃惊后,同学们更多的是关心,“田老师,您怎么来给我们上课了”、“田老师,您要多休息,才能把腿养好啊”……接下来的日子,每次看到田老师艰难地给孩子们上课,大家都为她的那份坚守而感动。特别让大家感动的是,由于田老师的腿不能弯曲负重,为了避免在学校上厕所的困难,以前上课由于慢性咽炎需要不断喝水的她,现在连上四节课,只是嗓子实在受不了时,才轻轻地抿一小口,即使这样,她拖着病脚,拄着双拐,声音嘶哑,但是她的课却更加生动了,学生听的更加专注了!这就是爱的力量!
“哒、哒、哒”,每当课前,听到拐杖触碰地面发出清脆的声音时,同学们就知道田老师来上课了。因为长时间拄着拐杖站立教学,腰和腿时常会疼痛难忍,所以后来上课前,同学们总是贴心地把椅子搬到她面前,这样她就可以坐下来上课,或者把骨折的脚放在上面,缓解一下疼痛。“在家休养,心里不踏实,还是站在讲台上,看到自己的学生,牵挂的心才能放下。”拄拐杖上课的经历,她丝毫没有感到艰辛。“年级领导特别照顾我,把课尽量排在了一起,教室和办公室也都换在了一楼;我的学生们也主动帮助我,课堂上都更加密切地配合我。其实,如果让我躺在家里休息,那才是对我最大的折磨。站在讲台上,看着同学们亲切的面孔,能把知识教给学生,我觉得这就是最大的幸福!”她总是这样说。
于是我们经常会看到:楼道里田老师拄着双拐举步维艰的身影;教室里她坐在讲台上,一只脚放在凳子上,倾斜着身子在黑板上艰难书写的背影;学校工作之余,在家还经常靠在床上垫着抱枕备课批改作业的情景。可尽管如此,她一节课也没有耽误过。于是,一个个电话,一声声问候,纷飞而至。今年刚毕业的任彦林同学,知道后心疼地说,“老师,您天天嘱咐我们打水别烫着,上下楼别崴着,可您——”已经河北农大入学的刘明月同学,遗憾中秋节不能回去看望老师,给田老师发来大红包,希望老师早日康复,一再嘱咐老师工作顺顺顺,想到自己曾经给孩子们的嘱咐,现在都变成了孩子们对她的叮咛。田老师眼睛顿时充满了泪水,拒绝孩子省吃俭用发来的红包,默默记住孩子的千叮咛万嘱咐。
面对毕业孩子对老师的这一颗颗爱心,作为老师的她,还有何求?“老师,是您的这份坚守付出,是您对我们的这份真真切切的爱,使我们懂得了在您上课期间如何更好地学习,如何更好地把握这一年高补的时间,明年争取用更好的成绩报答您……”“老师您慢点,老师您千万要小心……”讲台下个个学生如此肺腑之言,令她忘记了痛苦,带着校领导,同事和家人“行吗”的关心与疑感,在俩个课代表和学生“保镖”护航下,每天一如既往地登上讲台,并在三尺讲台上坚持着,面对一双双求知欲更强的孩子,又开始了“誓夺青山二度春”的征程。
心中有爱,以爱育爱。爱是最好的教育方法,教师心中有爱,才会“目中有人”;教师心中有爱,才会登上人格的至高点,教师才能做到“以爱育爱”。这都是爱的力量,是教师的爱感化了学生,学生的感悟又激励了教师,教学相长,人格互励,难道不是如此吗?
作者:ccyz